思想建设

【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孙滨生:“千锤百炼”铸就航空工匠

作者: 时间:2022-04-13 点击数:

孙滨生,男,汉族,1962年2月生,中共党员,航空工业昌飞公司飞机钣金工。

他39年扎根钣金制造一线,以过硬技能成为钣金车间的“119”,他牵头完成技术攻关13项,获得国家专利20项,多项课题获得航空工业、省、市及公司科技进步奖。他参与过AC313、AC311、直8系列型机、直11系列型机、直10系列型机等国家重点型号和对外合作项目波音、S76D、S92、A109等型机的科研生产工作,多次受命赴部队参加国产航母交付等重点任务的直升机现场维护保障,为国产直升机翱翔蓝天立下汗马功劳,用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匠心筑梦,大国崛起。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执着、坚守,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以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各个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39年扎根一线的航空工业昌飞公司飞机钣金工孙滨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9年来,孙滨生历经无数次敲打磨砺,成为钣金车间关键件、重要件、特急件任务的“119”,加工零件一次合格率达100%。

一股“倔劲儿”造就100%合格率

孙滨生个子不高,戴着黑框眼镜的他透着一股书生气。没有老师傅的那种倨傲,待人谦逊随和,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有股子精益求精的“倔劲儿”,话不多的他只有在谈到工作的时候才会双眼放光、滔滔不绝。

与汽车零部件由机器生产不同,飞机的钣金零件大部分都是手工制造,核心部位的零件都是由人工一点一点敲出来的。这对工人的手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要干,就干精品,每一个钣金件制造,都力争将其做成艺术品。每当产品完好交付,或攻克了技术难题,内心非常自豪。”孙滨生常对人这样说,也始终是这样干的。在他看来,作为钣金工作的传承者,他理应“靠手艺来守艺”。工作这么多年来,他始终保持加工零件一次合格率均达100%。

有人称孙滨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技能大师,孙滨生则笑言“有时一个钣金复杂件就得一万多锤”。业精于勤,或许并非是对孙滨生技艺炉火纯青的完整解释,两大抽屉已发黄的专业书籍以及“钣金没有千篇一律的对错,你想出办法最快、最好、最省时间是最主要的”的逆向思维方式便是明证。

譬如,针对公司对外合作项目A109、S76D、C919等机型的批产任务中部分难成形、高强度黑色金属复杂钣金类结构件成形是型号批产瓶颈问题,首次应用模拟仿真技术对该部分零件的成形工艺方案作出了快速有效评估,对零件的潜在成型缺陷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高强度钣金件成形过程中的回弹问题,极大地降低了零件的研制周期和研制成本,直升机大型薄壁蒙皮技术、薄壁管路系统数字化制造成形系统等得到外方专家的肯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日常工作外,孙滨生时常会去翻阅业内书籍,琢磨如何突破现有的技术。正因为如此,他总能不断改进创新工艺加工方法,凭借自己丰厚的操作经验,自己制作一些简易工装来加工零件,解决了许多工艺与设计很难协调的技术问题,提高航空产业钣金钳焊加工成型质量,得到客户和外方专家的一致好评。

关键时刻“顶得上、拿得下”

“飞机生产过程中,零部件的加工必须相当精准,不能出丝毫差错。”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让孙滨生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技术本领,“有困难、找老孙”成了昌飞公司钣金领域的一个习惯,而孙滨生从来都没有让大家失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有一次,昌飞公司的一个对外项目中,一个价值3万美金的零件没有通过验收,只能报废。如果报废,需要重新到国外去采购,这样一来需要3个月的时间,就不能按合同约定如期交付。

怎么办?大家想到了孙滨生。拿着濒临报废的零件,孙滨生二话没说,就开始了“敲敲打打”。几天后,经过孙滨生重新加工修改的零件,顺利通过了验收,一个让全厂都棘手的难题,就这样被孙滨生迎刃而解。凭着过硬的技术,孙滨生在直8、直10、S92型直升机大部件科研生产,以及对外合作S76D、A109等型号研制中,解决了大量钣金制造关键技术问题,为多个型号直升机立项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直10研制过程中,他通过革新制造技术、改进制造工艺,实现了产品的高质量交付;在对外合作生产中,产品质量要求高,他多次得到了外方技术人员的高度认可,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

“找老孙”如今已经成了钣金车间的一句俗语,也成了该车间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底气。有一次,该车间在承接国外订单后,生产出来的蒙皮因搬运不慎,导致有些微瑕疵,虽不影响质量,但要求向来苛刻的国外客户却拒绝验收,并要求重新制作。

“国外客户甚至会用敏感舌头去舔,用来感受蒙皮的光滑程度,要求十分高。”钣金车间生产主任揭小清告诉记者,经过一番协商后,国外客户同意我们进行修复,但强调要“孙师傅”亲自上阵。

多次的合作,让国外客户对孙滨生十分认可,并给出了一周的修复时间。然而,让这位国外客户惊讶的是,孙滨生仅仅用3天时间就将这块长3.7米、宽1米的蒙皮修复成功,并且挑不到任何瑕疵。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例如前往某部队修复飞机尾门,在一番敲敲打打中,孙滨生甚至没有敲掉一丝漆的情况下,就将已被视为“报废”的尾门修复好,让部队首长竖起了大拇指;例如他接受任务参加国产航母重点任务,连续工作38小时,顺利保障了航母的交付。因为多次解决突发技术难题,孙滨生被大家称为应急任务中的“119”,关键时刻能“顶得上、拿得下”。

爱“挑刺”的师傅

航空工业需要一代一代的航空人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为了培养人才,昌飞公司于2014年成立了“孙滨生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带头和传承作用。孙滨生说,这些年也有不少公司高薪挖他,但他不为所动。“既然干这一行,就扎扎实实的干好,要耐得住寂寞,只有沉下心来埋头苦干,我们的航空事业才能越来越好。我希望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年轻人,更希望把这份理念传给他们。”

凭着极为丰富的操作经验,以及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孙滨生近些年牵头完成较大技术攻关13项,其中2项获得全国QC优秀课题,申请国家专利20项,多项课题获得航空工业、省、市及公司科技进步奖,也让他培养了不少公司的业务骨干。由于成绩出色,“孙滨生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江西省总工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分别授予省级、集团公司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景德镇市授予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钣金车间班组长黄小江是一名80后,2009年工作时便呆在钣金车间,一直待在孙滨生班组工作,“之前跟的师傅已经退休,后来跟着孙老师学习了很久,他也是我的师傅。”

在黄小江眼中,孙滨生这个师傅爱“挑刺”少夸人,“他总是找我们生产产品的瑕疵,批评我们,并再三告诫我们,‘离地三尺,人命关天’,要求我们要凭良心生产质量过硬的产品。”

然而,虽然师傅爱“挑刺”,黄小江却十分服气,在他看来,师傅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堪比制作艺术品的要求,“他不仅要求制作的产品质量过关,而且还追求线条的美感。所以他说我们,我们都很服气,也希望他多说说我们,帮助我们成长。”

作为一名师傅,孙滨生严厉从不藏私。黄小江说:“师傅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就设在我们生产一线,他经常指导我们,可以说只要你愿学,他就愿毫无保留地教。”

正是在这种“毫无保留”的劳模精神引领下,如今的钣金车间“比学赶帮超”氛围极为浓厚,不少人都成为了航空行业的技术能手,黄小江如今就是“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八一工匠”“航空工业技术能手”,而孙滨生所带领的团队和班组职工现有高级技师3名、技师8名,高级工30多名,其中经过他培训指导的1人还在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优胜奖。

从刚入行到如今,转眼39年过去了,当年20岁的小伙已年近花甲之年,岁月在孙滨生脸上留下了沧桑,却从未让他在热爱的工作前做出任何让步,上班、加班依然是他的常态。遇到难处理的问题,他总是毅然冲上前,有的时候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甚至更久,就像刚入行时他的师傅们那样,对工作认真负责,充满激情,全身心付出。

“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中国航空事业的蒸蒸日上,而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九·三大阅兵时,看到那么多直升机从天安门前飞过,内心的激动和自豪真是没法用言语表达,因为那些飞机中,有很多都是我参与制造的。”或许,这份自豪感就是孙滨生工作的不竭动力。

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江西省道德模范、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赣鄱工匠)等荣誉称号。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宏福大道2888号   邮编:330100

版权所有©中共麻豆免费视频网站入口委员会